倒持干戈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犹言倒持泰阿。干、戈,皆兵器。
出处《后汉书·何进传》:“大兵聚会,强者为雄,所谓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,功必不成,只为乱阶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dǎo chí gàn gē
注音ㄉㄠˇ ㄔˊ ㄍㄢˋ ㄍㄜ
感情倒持干戈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倒持泰阿、授人以柄、倒持戈矛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来去无踪(意思解释)
- 苦尽甘来(意思解释)
- 颠沛流离(意思解释)
- 裾马襟牛(意思解释)
- 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(意思解释)
- 存而不议(意思解释)
- 草菅人命(意思解释)
- 苦口之药(意思解释)
- 快心满志(意思解释)
- 万马奔腾(意思解释)
- 结驷连骑(意思解释)
- 正人君子(意思解释)
- 道山学海(意思解释)
- 时不我待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通时合变(意思解释)
- 细水长流(意思解释)
- 满面春风(意思解释)
- 霜露之悲(意思解释)
- 麻木不仁(意思解释)
- 福善祸淫(意思解释)
- 昏聩无能(意思解释)
- 金玉满堂(意思解释)
- 土生土长(意思解释)
- 争分夺秒(意思解释)
- 善自为谋(意思解释)
- 过五关斩六将(意思解释)
- 拳头产品(意思解释)
※ 倒持干戈的意思解释、倒持干戈是什么意思由准夸词典提供。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空空荡荡 | 形容冷冷清清,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防患于未然 | 患:灾祸;未然:没有这样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。 |
刻骨铭心 | 刻:刻划;铭:在金属上刻写。刻在骨头上;铭刻在心灵中。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。 |
一拥而上 |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 |
尾生之信 | 尾生: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,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约,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 |
活蹦乱跳 | 欢蹦乱跳。 |
照葫芦画瓢 |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 |
风流才子 | 风度潇洒,才学出众的人。 |
珠宫贝阙 |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。形容房屋华丽。 |
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|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。 |
万马奔腾 |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。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。奔腾:跳跃着奔跑。 |
一寸光阴一寸金 | 一寸光阴:指日影移动一寸;形容很短的时间。形容时间的宝贵。 |
分路扬镳 | 扬镳:指驱马前进。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 | |
画地为牢,议不入 | 议:议论。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,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。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。 |
奇货可居 | 奇货:珍奇的货物;居:囤积。囤积珍奇的货物;以备高价售出。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。 |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 | 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。 |
事与愿违 | 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 |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 | 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 |
迫不得已 | 迫:逼迫;已:停止;结束。逼得毫无办法;不得不如此。 |
千家万户 | 众多人家。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说话、作文章严谨慎重。斟酌:考虑;推敲。 |
慌不择路 | 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 |
转弯磨角 | 见“转弯抹角”。 |
势在必行 | 行:做。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,必须采取行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