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听途说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说来的;又在路上传播。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;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。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道听而涂(途)说,德之弃也。”
例子妹子道听途说,不知是否?尚求指示。(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三回)
基础信息
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
注音ㄉㄠˋ ㄊ一ㄥ ㄊㄨˊ ㄕㄨㄛ
繁体道聽途説
感情道听途说是贬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
辨形“道”,不能写作“到”;“途”,不能写作“涂”。
谜语马路消息;车上放广播
近义词小道消息、捕风捉影、齐东野语、海外奇谈
反义词有根有据、言之凿凿、言之有据
英语hearsay; rumour; gossip
俄语слышать крáем уха
日语ききかじりの話,風の蕀(たよ)り
德语etwas vom Hǒrensagen wissen
法语rumeurs(bruits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(意思解释)
- 新仇旧恨(意思解释)
- 莫衷一是(意思解释)
- 枝对叶比(意思解释)
- 信及豚鱼(意思解释)
- 陈言务去(意思解释)
- 谦受益,满招损(意思解释)
- 喜新厌旧(意思解释)
- 自食其果(意思解释)
- 古色古香(意思解释)
- 语不惊人(意思解释)
- 逆来顺受(意思解释)
- 敷衍了事(意思解释)
- 尘外孤标(意思解释)
- 欺善怕恶(意思解释)
- 令人满意(意思解释)
- 款学寡闻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动魄惊心(意思解释)
- 著手成春(意思解释)
- 法不阿贵(意思解释)
- 材雄德茂(意思解释)
- 孜孜不倦(意思解释)
- 胡支扯叶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- 天作之合(意思解释)
- 进进出出(意思解释)
※ 道听途说的意思解释、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由准夸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逍遥法外 | 不受拘束。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;仍然自由自在。 |
金光闪闪 | 闪闪:光亮闪烁。金光闪烁耀眼 |
裾马襟牛 |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。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。亦作“襟裾马牛”。 |
处之泰然 | 处:处理;对待;之:代词。泰: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。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;沉着镇定。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。也作“泰然处之”。 |
蠢蠢欲动 | 蠢蠢:爬虫蠕动的样子。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。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;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。 |
有约在先 | 已经约定好了。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。 |
有去无回 | 只有出去的,没有回来的。 |
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 | 眼红:激怒的样子。仇敌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
广阔天地 |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|
今来古往 | 犹古往今来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因噎废食 | 噎:食物堵塞在咽喉;废:停止;食:吃。因吃东西卡过喉咙;从此就停止吃东西。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;就停止不干。 |
大张旗鼓 |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(张:展开;铺排;旗鼓: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)。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;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。 |
作壁上观 | 壁:壁垒;营寨周围的高墙。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。比喻从旁观望;置身事外。 |
十恶不赦 | 十恶: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。指罪恶极大;不可饶恕。 |
胡子拉碴 |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。 |
如痴如醉 | 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汗马功劳 | 汗马:战马奔驰出汗。指将士立下战功。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。 |
超然绝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 |
拨乱济危 | 平定乱世,救济危难。亦作“拨乱济时”。 |
寥寥无几 | 寥:稀少;很少;无几:没有几个。形容非常稀少;没有几个。 |
如火如荼 | 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 |
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觉能力。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;对刺激没有感觉。形容思想不敏锐;对事物反应迟钝;漠不关心。 |
鞭辟入里 | 鞭辟:鞭策,激励;里:最里层。形容作学问切实。也形容分析透彻,切中要害。 |
走过场 |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,却不实干。 |
光怪陆离 | 光怪:奇异的光彩;陆离:色彩繁杂。形容奇形怪状;五颜六色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。 |
张徨失措 | 见“张皇失措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