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足而立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鼎;古代烹煮用的炊具;多为圆形;三足两耳。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。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;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。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”
例子三国时期,魏、蜀、吴各据一方,鼎足而立。
基础信息
拼音dǐng zú ér lì
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ㄦˊ ㄌ一ˋ
感情鼎足而立是中性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谜语三国时代
近义词三足鼎立、分庭抗礼、鼎足而三、相持不下
反义词定于一尊、合而为一、归于一统
英语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与世长辞(意思解释)
- 催人泪下(意思解释)
- 多才多艺(意思解释)
- 默不做声(意思解释)
- 无法无天(意思解释)
- 拂袖而去(意思解释)
- 慌里慌张(意思解释)
- 兢兢战战(意思解释)
- 废书而叹(意思解释)
- 知其不可而为之(意思解释)
- 风俗人情(意思解释)
- 逆来顺受(意思解释)
- 乳臭未干(意思解释)
- 目不斜视(意思解释)
- 狭路相逢(意思解释)
- 绘声绘影(意思解释)
- 十恶不赦(意思解释)
- 指手划脚(意思解释)
- 生拉硬扯(意思解释)
- 错落有致(意思解释)
- 断织劝学(意思解释)
- 目无全牛(意思解释)
- 袅袅婷婷(意思解释)
- 扣人心弦(意思解释)
- 薪尽火灭(意思解释)
- 屦及剑及(意思解释)
- 纵横四海(意思解释)
- 怜香惜玉(意思解释)
※ 鼎足而立的意思解释、鼎足而立是什么意思由准夸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灯蛾扑火 | 比喻自己找死。 |
学贯中西 | 形容中文、外语都十分好。 |
眼空一世 | 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。 |
形神不全 | 形:形体;神:精神。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。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。 |
笃近举远 | 笃:忠实,厚道;举:举荐,选拔。对关系近的厚道,对关系远的举荐,指同等待人。 |
凤毛麟角 | 凤;麟:凤凰、麒麟;是传说中珍禽异兽。凤凰身上的羽毛;麒麟头上的犄角。比喻珍贵、稀少的人或事物。 |
同室操戈 | 自家人动刀枪。泛指内部相争。操:拿;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。 |
巧上加巧 |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。 |
供不应求 |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。供:供应。 |
诈奸不及 | 犹言十分奸诈。 |
救经引足 | 经:自缢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。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。 |
鬼鬼祟祟 |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 |
以毒攻毒 | 攻:治。用毒药治病毒。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。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强别人听从自己。 |
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无稽之谈 | 稽:音机;查考;谈:话语;传言。没有根据的说法。 |
受益匪浅 |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处很多。 |
平地一声雷 |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。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。 |
白云苍狗 | 苍狗:黑狗。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;像黑狗一样。比喻世事变幻无常。 |
切树倒根 | 比喻彻底。 |
顾景惭形 | 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不可告人 | 不能告诉别人。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、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。 |
无影无踪 | 踪:踪迹。形容完全消失;不知去向。 |
飞蛾扑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 |
万变不离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,其本质或目的不变。 |
精明强干 | 精细聪明;善于办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 |
进进出出 | 走进走出,穿进穿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