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打自招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ù dǎ zì zhāo
基本解释原指还没有用刑;就自己招供了。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。
出处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3卷:“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。”
不打自招的典故
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来到一座寺庙借宿,孙悟空向僧人展示袈裟,寺内老僧贪财夜晚放火烧寺,偷走了袈裟。他在芳草坡前被黑风山上的妖怪捉住,他便不打自招地交出唐僧的袈裟。孙悟空知道后立即赶将过来消灭妖怪夺回袈裟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不打自招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反哺之私 | 晋 成公绥《乌赋》:“雏既壮而能飞兮,乃衔食而反哺。” |
讴功颂德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 |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| 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 |
自我批评 | 邓小平《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,还要有批评的精神。” |
令人神往 | 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》:“今著述湮没,怅望当时蹈海之风,令人神往不已。” |
满腹经纶 | 明 冯惟敏《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》:“论英雄何必老林泉?满腹经纶须大展,休负了苍生之愿。” |
柳暗花明又一村 | 宋 陆游《游山西村》诗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 |
意气风发 | 三国 魏 曹植《魏德论》:“武皇之兴也,以道凌残,义气风发。” |
来踪去迹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,今番杀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问他,却也怀着鬼胎。” |
兢兢战战 | 元 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四折:“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,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