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古绝唱
![千古绝唱](/d/file/titlepic/chengyu7882.png)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。
出处明·李贽《与汪鼎甫书》:“所谓水中盐味,可取不可得,是为千古绝唱,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。”清·采蘅子《虫鸣漫录》卷二:“‘茶龟’对‘酒鳖’,真千古绝唱也。”
例子一物而兼三名,原不为奇,最难得都是叠韵。古人命名之巧,无出其右,这可算得千古绝唱了。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二回
基础信息
拼音qiān gǔ jué chàng
注音ㄑ一ㄢ ㄍㄨˇ ㄐㄩㄝˊ ㄔㄤˋ
繁体千古絶唱
感情千古绝唱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作品等。
近义词千古绝调
英语a poetic masterpiece through the ages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心灰意懒(意思解释)
- 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(意思解释)
- 致远恐泥(意思解释)
- 金屋藏娇(意思解释)
- 犬马恋主(意思解释)
- 自力更生(意思解释)
- 反求诸己(意思解释)
- 大惑不解(意思解释)
- 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(意思解释)
- 大包大揽(意思解释)
- 推三阻四(意思解释)
- 苦口之药(意思解释)
- 姹紫嫣红(意思解释)
- 不到黄河心不死(意思解释)
- 进道若退(意思解释)
- 扬威耀武(意思解释)
- 将寡兵微(意思解释)
- 光前裕后(意思解释)
- 有目共睹(意思解释)
- 抱恨黄泉(意思解释)
- 匡谬正俗(意思解释)
- 歌舞升平(意思解释)
- 意兴索然(意思解释)
- 平生不作亏心事,夜半敲门不吃惊(意思解释)
- 春去冬来(意思解释)
- 唇枪舌剑(意思解释)
- 起死回生(意思解释)
- 快人快语(意思解释)
※ 千古绝唱的意思解释、千古绝唱是什么意思由准夸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天经地义 | 经:道;原则;义:正理。绝对正确;不能改变的道理。比喻理所当然;不可置疑。 |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 |
悬而未决 | 一直拖在那里,没有得到解决。 |
轮焉奂焉 | 形容房屋高大众多。 |
黄台之瓜 | 黄台:指《黄台瓜辞》,为唐李贤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南辕北辙 |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。 |
鬼瞰其室 |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,将祸害其满盈之志。 |
结驷连骑 | 随从、车马众多。形容排场阔绰。 |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| 预:预先,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;立:成就;废:败坏。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 |
时至运来 | 时机来了,运气也有了转机。指由逆境转为顺境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道山学海 | 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|
女生外向 | 向:朝着,引申为偏爱。女子成人总要结婚。指女子心向丈夫家。 |
袅袅婷婷 | 袅袅:柔美貌;婷婷:美好貌。形容女子姿态柔美。 |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 |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。 |
会少离多 | 相会少,别离多。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。 |
通时合变 | 同“通权达变”。 |
从天而降 | 天上掉下来的。 |
超然绝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 |
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 | 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 |
万变不离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,其本质或目的不变。 |
洗耳恭听 | 洗耳:擦洗耳朵;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;恭:恭敬地。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。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 |
扣人心弦 | 扣:敲打。心弦: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。也作“动人心弦”。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。 |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|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语助词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仰望着高山,效法着大德。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 |
主人翁 | 当家作主的人。 |
师严道尊 | 为师之道要尊贵、庄严。《礼记 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宋 韩淲《涧泉日记》:“郑康成事马融,三年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……汉之师道尊严如此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