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íngjìng

行径


拼音xíng jìng
注音ㄒ一ㄥˊ ㄐ一ㄥˋ

繁体行徑
词性名词


行径

词语解释

行径[ xíng jìng ]

⒈  行为,举动。

act; action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行逕”。通行的小路。

三国 魏 曹植 《送应氏》诗之一:“侧足无行逕,荒畴不復田。”
唐 韩愈 《山石》诗:“山石犖确行径微,黄昏到寺蝙蝠飞。”
清 刘大櫆 《游黄山》诗:“壁下即溪流,峻絶无行径。”

⒉  亦作“行逕”。行为;举动。

元 睢玄明 《耍孩儿·咏鼓》套曲:“乐官行径咱参破,全仗着声名过活。”
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山人·山人歌》:“张 以母老,至庚辰科即絶意公车。足跡不入公府,与 王 行逕迥别,故有此歌。”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平日行径如此,所以 唐 仲友 也与他相好。”
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献三·范吕二公》:“予与 介儒 生平行径臭味无一不同。”

国语辞典

行径[ xíng jìng ]

⒈  道路。

《文选·曹植·送应氏诗二首之一》:「侧足无行径,荒畴不复田。」
唐·韩愈〈山石〉诗:「山石荦确行径微,黄昏到寺蝙蝠飞。」

⒉  行为、举动。

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第一六出》:「他独自理瑶琴,我独立得苍苔冷,分明是西厢行径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八回》:「家君在此数年,布衣蔬食,不过仍旧是儒生行径。」

行动 行为

⒊  行踪、行迹。
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二》:「娼家行径没根蒂的,连夜走了,那里去寻?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行径"的意思解释、行径是什么意思由准夸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回教党极端的言论和行径结果令到回教党在两场补选中兵败如山倒,落得一个惨淡的收场。

2.虽然他一再偽装以掩人耳目,然而在事证确凿下,他贩毒的行径终于图穷匕见。

3.人的一生也许有偶尔几次让人惊艳的壮举,但其余的,不过都是些微不足道的龌龊行径,卑劣细节,甚至是无聊的举止。没有这种忍受平庸和污垢的耐心,断然不能披上神圣华丽的外袍。烽火戏诸侯

4.倘若你重视你的信仰,就必须抗拒假道理和错误的行径,即使这表示你要屹立独行,也在所不辞。

5., 侵略者为自己的侵略行径辩护,结果是欲盖弥彰,反而露出了狐狸尾巴。

6.得知他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的行径后,她急匆匆地责问他:“你为什么阳奉阴违?”。

7.对他这种仗势行凶、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,一定要严惩。

8.这种行径只能说明他们的卑鄙和下流。

9.人只是在真理对他有用的时候,他才利用真理;只消谬误有一时的用场,人也会一厢情愿地为他热衷于谬误的行径辩护;或者是把它作为只有一半的真理来炫耀于人,或者是将其作为一种代用品,用来把已经脱榫的事物在表面上加以弥合。

10.陶渊明放弃仕途,回归田园,在外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行径,但潇洒的五柳先生昂然自得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