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ì

一是


拼音yī shì
注音一 ㄕˋ

一是

词语解释

一是[ yī shì ]

⒈  一概。谓一切。犹言统一的标准。全凭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一概。

《宋史·选举志六》:“度宗 咸淳 六年,命参酌旧制,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。”

⒉  谓一切。

鲁迅 《书信集·致许寿裳》:“昨得手札,属治心学,敬悉一是。”

⒊  犹言统一的标准。

《宋史·食货志上一》:“时有古今,世有升降,天地生财,其数有限,国家用财,其端无穷,归於一是,则‘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’之外,无他技也。”
《明史·刑法志一》:“律所不载者,则听之於敕,故时轻时重,无一是之归。”

⒋  全凭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央媒拜允,一是二位老爷拣择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一是"的意思解释、一是是什么意思由准夸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,我们都应该一是一,二是二,毫不隐瞒真实情况。

2.人生有两大欢乐,一是拥有后可以细细品味,二是追求之中的备感充实。

3.每年十二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“雪泪节”。据说,在这一天让眼泪像雪花一样飘落,把过去11个月的哀伤都忘记,那么明年你就会得到幸福快乐!永远做最开心的自己,雪泪节快乐!

4.长期以来,西方学者对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

5.摘要在梭伦改革划分公民等级的标准问题上,学者们的意见众说纷纭,令人莫衷一是。

6.该理论问题非常根本、关键,而分支说和独立说的争议却始终莫衷一是。

7.关于"所"字结构中的"所"字的词性,也是百家争鸣,莫衷一是。

8.如何整顿学风、提高教学质量,出席教育会议的老师们的意见莫衷一是。

9.这件事使他无言以对,因为道听途说的事不容置疑是不可信的,大家不要为这件事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

10.人生有两出悲剧;一是万念惧灰,另一是胸无大志。